中國水利網站10月31日訊 2014年10月31日10時,三峽水庫水位175.0米,蓄水量393.7億立方米,標志著三峽水庫自2010年以來連續第5年實現175米試驗性蓄水目標,為后期工程竣工驗收、轉入正常運行,全面發揮防洪、供水、發電、航運等綜合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為實現三峽水庫2014年175米試驗性蓄水目標,充分發揮三峽水庫綜合利用效益,國家防總、水利部認真總結2008年以來試驗性蓄水調度運用經驗,統籌考慮長江上游水庫群蓄水和中下游防洪、航運與生態用水等需求,優化調整三峽水庫汛末蓄水控制指標,組織編制并批復了三峽水庫蓄水實施計劃,加強了對三峽等長江上游水庫的精細化調度。蓄水期間先后10次發出調度令,適時調整三峽水庫下泄流量,分階段逐步抬升庫水位。9月份,三峽水庫出現3次大于40000立方米每秒的入庫洪水,9月20日8時出現今年以來最大入庫洪峰流量55000立方米每秒,最大下泄流量45000立方米每秒,確保了上下游防洪安全,并充分利用了汛末洪水資源,滿足了各種用水需求。同時,長江上游溪洛渡、錦屏一級、瀑布溝、亭子口等水庫群根據批復的《2014年度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》也已順利完成蓄水任務,汛末攔蓄水量達100多億立方米。由于調度科學,三峽等水庫群蓄水沒有對中下游地區造成不利影響,整個蓄水期間,長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、鄱陽湖水位較2008年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以來同期水位偏高0.23-3.32米,為2008年以來同期較高水位。
國家防總、水利部將繼續嚴密監視長江流域雨水情,加強預測預報,統籌考慮上中下游各種用水需求,進一步強化三峽等重點工程調度,確保防洪安全及中下游地區供水安全。
來源:中國水利網站
作者: 駱進軍